寧夏路夜市以鄉土小吃名聞遐邇,不僅是大稻埕人的消費所在,也是中南部遊客甚至外國觀光客到台北的必遊之地。寧夏路現仍擁有傳統且人性化的空間,攤販亦多為老字號且皆有其獨特風味;現在寧夏路將規劃改造成300米長使其風華再現。
寧夏夜市的傳統臺灣小吃,充分展現大稻埕的古早風味,與其他以水產海鮮、臺式小吃混合為主的傳統夜市相較,更能突顯臺灣小吃的特色。如郭魚湯、沙茶牛肉、豬肝湯、台南碗粿、沙拉魚卵、蚵仔煎、蚵仔麵線、鍋貼王、雞肉飯、李記蚵仔麵、京品廣東粥等等都相當有名。
寧夏夜市附近,當時也曾是台北紙醉金迷,夜生活燦爛豐富的地段之一,許多行業晚上下班要吃吃喝喝,造就了這裡的飲食商機,圓環、雙連市場、寧夏夜市也隨之興起,成為台北傳統小吃的代表。著名的連鎖餐廳鬍鬚張魯肉飯,就是從這裡發跡,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40、50年代。
寧夏夜市的必嘗小吃,除了遠近馳名的魯肉飯外,三角窗的環記麻油雞,也是遠近馳名。濃濃的麻油香,許多人到寧夏夜市必吃。當然,這裡也有台北夜市必備的米粉炒與生炒花枝,更有還保留著路邊攤小吃口味的圓環邊蚵仔煎。要吃甜點也有豆花、水果攤,更可以找到南部相當流行的生番茄沾薑汁醬油,吸引許多離鄉客居的台北客。
緣起
寧夏路是台北夜市的發源地之一,以小吃為主、物美價廉、名聞遐邇,連接建成圓環、雙連市場而形成一個特色商圈,曾為大稻埕帶來了空前的發展。
日治時期,,現在寧夏夜市所在地為下奎府町,二次世界大戰後,此路段命名為「寧夏街」,後來改為「寧夏路」。此路沿線屬商業區,有著名的「寧夏夜市」,隸屬於建成圓環的一部分。
1973年,重慶北路拓寬工程開工,兩旁露店拆除,市政府將圓環的攤商安置在重慶北路二段與寧夏路兩旁營業,寧夏路夜市就隨著圓環的衰落而漸漸壯大起來。這裡保有傳統且人性化的空間,並保留部分小吃特色,加上寧夏路夜市老字號的攤商,仍具有獨特風味。
隨著台北越來越多夜市興起,寧夏夜市也就漸漸沒落了。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為了推動寧夏商圈的風華再現,挑選此地為「夜市改造示範點」,經過「臺北市夜市改造計畫」的工程,闢建行人徒步區以及計畫裝設油脂截流器,不但改善了攤販的營業環境,也讓消費者吃得安心,人潮也恢復了往日的盛況。
民國90年8月,為促進此地商機更結合地方人士正式成立「大同區寧夏夜市商圈發展協會」,協助台北市政府進行整頓寧夏商圈及設置行人徒步區等工程。
經營特色
寧夏夜市裡的攤販多為經營數十年的老字號,有多到數不清的古早味特色小吃,充分展現大稻埕的古早風味,著名的寧夏小吃如赤肉蒸餃、沙拉船、蚵仔煎、雞肉飯、蚵仔麵、沙拉魚卵、魚翅肉羹、豬腳麵、麻辣豆腐、燒麻糬…等,選擇也十分多元,充滿令人懷念的好滋味。
連絡電話 | |
行動電話 | 0933-166-787 |
傳真號碼 | 2557-8545 |
電子信箱 | k5351k5351@yahoo.com.tw |
網站 | http://www.nx-yes.tw |